"自媒体早就饱和了。"
这句话几乎成了圈子里的共识。
打开抖音、小红书、B站,满屏都是内容创作者,仿佛人人都在做自媒体,哪里还有新人的位置?
但我要说:这种判断错得离谱!
做自媒体从来没有饱和过,未来五年内更不会饱和!
为什么?
让我们拆解这个行业最底层的逻辑。
一、人性永恒:我们永远渴望新鲜感。
人天生抗拒重复。
你上次因为"看腻了"取关某个博主是什么时候?
我自己关注的创作者里,有追了五六年的,有时会觉得内容"没新意";
展开剩余80%但新刷到的账号,又常让人眼前一亮。
这就像音乐市场——经典老歌永远有听众,但新歌永远能占据排行榜。
所谓"饱和",不过是某类内容暂时扎堆。
去年知识类博主遍地开花,今年旅行vlog又成新宠。
平台算法永远在寻找新鲜血液,因为用户永远在寻找新刺激。
关键洞察: 赛道会饱和,但需求永不饱和。
你能提供新角度,老话题也能讲出新花样。
二、玩法迭代:每次变革都是新机会。
自媒体从来不是静态的。
从博客时代的文字江湖,到微博的140字革命,再到短视频的视觉轰炸,每次平台更迭都在重写游戏规则。
我见过太多典型案例:
知乎大V转战B站,从文字到视频实现百万粉丝突破。
公众号时代的头部玩家,在短视频领域水土不服。
直播间卖货的兴起,让无数素人实现弯道超车
当前窗口期在哪?
直播电商、AI内容生成、海外内容本土化...这些新赛道正在创造全新机会。
不会吧?
不会还有人觉得抖音已经是红海了吧?
三、动态平衡:行业永远在"吐故纳新"
去年B站"收益调整"引发停更潮时,一批新人反而吃到了流量红利。
这就像菜市场,老摊主搬走,新摊主就能接手。
行业每天都有:
因收益下降放弃的
因内容瓶颈停更的
因生活变故退出的
残酷真相: 你以为的"饱和",其实是优胜劣汰的自然过程。
平台永远需要新鲜血液维持生态平衡。
四、平台逻辑:扶持新人是不变的策略
我们总盯着头部大号,却忽略了平台最想要什么。
当头部博主开始:
把粉丝导流私域
减少平台活动参与
内容商业化过载
平台就会通过算法给新人更多曝光。
这是所有内容平台的生存法则——保持内容生态的活力。
关键认知: 新号做不起来,90%不是"没机会",而是内容质量不够。
平台推流机制相对公平,能解决别人问题的账号永远有市场。
行动指南:如何抓住下一波红利?
找到差异化切口:在细分领域建立独特认知(比如"职场+心理学")
拥抱新技术:AI工具、数据分析、智能剪辑...效率提升就是竞争力
建立内容矩阵:主平台+备用平台,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
培养商业嗅觉:从第一天就思考变现路径,别等粉丝多了再想
自媒体从来不是零和游戏。
当别人在抱怨"太卷了"时,正是你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。
因为真正的机会,永远留给那些:看清规律、持续进化、敢为人先的实践者。
行业永远没有饱和,只有能力配不上野心的创作者。现在,就是最好的入场时机。
发布于:广东省益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