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,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,请知悉。
什么叫“有刚”,重庆小伙子何川洋,2009年做为山城的文科状元,在填报了北大志愿、并能被顺利录取的情况下,却因为父母的一时糊涂,遭到北大的“拒收”,如此巨大的打击,当年的小何没有气馁,毅然选择复读一年,2010年愣是又考入了北大!
如果说“不予录取 再度录取”,彰显的是我国教育的绝对公平。那么二次高考还能考上,甚至比前一次还多十几分,那就全凭个人的绝对实力了。
笔者回想起当年差二百分就考上清北的自已,就算复读到老也没戏,而何川洋,哪是妥妥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小何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,从小就被父母培养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孩子,中考时就以677分、全县第四的成绩进入了南开中学。
从那时起,北京大学就成了小何的奋斗目标,也是唯一的目标,高考结后填报志愿,他根本没考虑第二志愿,更不可能接受调剂,除了北大,哪儿也不去!
展开剩余89%小何是这么想的,也是这么做的,高中的三年更加卖力地学习,每天睡眠时间都不足6小时,刚上一年级就拿出了高考冲刺的状态,全科成绩一直在年级的前五名。
父母也不惜成本地投入,为他找来了重庆最好的几位辅导老师,专门钻研各科的“拔尖题”,据说光是每月的辅导费就得3万多,那可是2009年的三万呐。
充足的资源、优秀的能力、聪慧的大脑,拥有了这些的何川洋、不仅在校内成绩名列前茅,其几次模拟考试都进入了全国的前50名,堪称是南开中学的“未来之星。”
2009年的高考,堪称是那十年中难度最大的一年,小何同学依旧是“砍瓜切菜”一般地完成了考试,估分之后非常自信地填报了北大的志愿。
放榜的那一天,659分,得知分数后小何全家都沸腾了,不仅超过了北大的分数线很多,语文方面两篇作文的满分、更是让他成了重庆的文科状元。
一时间就连小何的农村老家也陷入了热烈的庆祝中,山村里走出了状元郎,这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儿啊,很快他的事迹就在各大论坛和贴吧上传开了。时至今日,在一些大的视频网站上、还能搜到关于小何当上状元的报道,可谓是:一时风头无两。
但正所谓“人红是非多”,不知道哪位网友把小何父母的一段“神操作”给扒了出来,一下子把这位状元郎推到了风口浪尖上!
原来,他的父母都是跟教育界有关联的公职人员,其父亲甚至还是巫县的教育部副部长。两人为了能让儿子顺利地考入北大,干了一件特别令人不齿的事情,把原本是汉族的何川洋,偷偷托关系改成了土家族!
直到现在,少数民族子弟参加国考都是有相应的加分,2009年高考会额外加20分!在多考一分就甩掉几千名竞争者的高考中,这20分真就能超越近5万的毕业生,令考生获取很大的优势。
事件一曝光、还不算那么发达的网络也是立即炸了锅,铺天盖地的质疑就落在了小何的身上,作弊、无耻、不公等谩骂充斥着论坛和微博,据说当年北大已经发出了入学邀请、结果事件一出,北大的官方电话都被打爆了、校内网更是被挤到瘫痪。
校方在核实了各方面的信息之后,无奈做出了公示:对于何川洋同学不予录取!
不光是北大,就连其他发出了邀请的高等学府,例如深圳、香港、哈尔滨等诸多985、221名校都接连发布声明,对于这种有失公平的行为予以谴责,拒绝录取何川洋。
小何后来回忆说,当时就连老家都在传播着状元作了弊的丑闻,自己整天闭门不出、生怕走在街上会遭遇邻居的白眼,尽管小何对于“改民族”这事儿并不知情。
“我确实不知情,当我知道这事儿后人都傻了。”小何事后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说:“一开始我非常不理解父母这么做的原因,但是事已至此,我只能接受现实!”
现实真的非常残酷,对于小何来讲,他几乎被所有一流大学拒之门外,对于他的家庭更是重大打击,他的父母因为此事件被免去了职务和停职处理。
要知道,哪怕没有这20分的加成,小何同学照样能上北大,但就因为父母的一时糊涂,自己被免职了不说,孩子的前程眼看就要被断送了。
如果是个普通人,面对这种情况无外乎两种选择,要么高价出国留学,要么找个名不见经传的高校或者职业学校,混个毕业证后参加工作草草了事。但是何川洋可没有接受命运的安排,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途——复读一年!
没有了父母的资源,没有了名师的辅导,没有了一切的荣誉,有的、只是自己的知识储备,以及胸中那团不甘心的火焰!作为上一届的焦点人物,小何没少成为学弟学妹们指指点点的对象,甚至有几次,他还被几个学弟围起来调侃和挑衅,言语中充满了嘲讽和侮辱。
但是小何全都忍了下来,他知道自己的能力、更知道要为自己雪耻,眼下的一切诋毁他都不在意,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书山题海中。
心无旁骛的他再次成为了母校的“学习标兵”,据说他每天都要做掉10张以上的模拟卷,除了睡觉以外,连吃饭时都要背诵大量文言文、英语单词。
他就像个有血海深仇的人一样,一定要和习题卷子“你死我活”,成绩也一直稳定在年级的前三,大家看到如此拼命的他,对于那不光彩的过去也就逐渐释怀了。
临近2010年的高考,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对小何发来了祝福,小何对自己更狠,每天的睡眠时间也就4个小时左右,直到考试的前一天,他才踏踏实实地给自己放了一天假,整整睡了十个小时。
高考再次结束,估分后小何无比自信地填报了北大的志愿,这一次、努力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回报——674分!
虽不再是状元,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还是到来了,接到快递员的邮件,小何一家三口激动地抱头痛哭,而北大方面则在媒体前表示:无论是09年的拒收、还是10年的录取,这都是为了真正的公平。
有过了这段经历,小何的大学生活也不曾有一点松懈,不仅是光华管理学院的优秀毕业生,更在几年里陆续拿下了几乎所有奖学金,还相继考取了研究生、硕士等学位,用实力反击了当年所有的质疑。
尤其在他老家巫山县,提起这位曾遭遇坎坷的状元郎,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句:霸道(不得了)!十几年过去了,何川洋现在已经是中国农业银行的高层管理,人到中年前途一片光明。
但当年的这次事件,也留给了社会舆论很大的争议,直到今天还会有人质疑所谓的“公平”。其中一个论调就是:“难道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就是公平吗?”哦?加分不公平吗?
很多少数民族严重缺乏师资,经济情况相对于主体民族来说更是惨淡,当年有很多偏远地方的孩子、学的都是本民族的语言文字,汉语和普通话只是必修课程之一,不加分的话,他们能上高等学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没有好的学历、没有高阶的知识来源,学生们也将没有太好的出路,为了将来的发展、少数民族的后代都会有意识地融入到主体民族中,那么属于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就将在百年内逐渐消失,而文化又是文明的载体,没了少数民族、就相当于用教育扼杀了多元文明。
这才叫做“不公平”,而且是事关中华历史的“不公平”!结合何川洋的事件来看,谁又能肯定这世上有绝对的公平呢?毕竟小何09年高考之前,他家所能调动的资源就不是一般家庭能比拟的。
这就是原生家庭所带来的“不公平”。那什么算是公平?是在复读的一年之内,丧失了几乎所有优质资源的小何,全凭自己的头脑和知识储备去拼搏,这才是相对的公平。
但话又说回来,但凡你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,你的孩子又爱学习、且有志向,你忍心不给他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吗?会吗?总之笔者本人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,豪掷千金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,造成行业内卷也不关我的事儿,我孩子有出息比啥都重要!
所以说,教育的“绝对公平”根本不可能存在,想高人一等就得不计成本地投入,尽管国家近几年已经严厉管制了校外辅导课,但是只要有高考、就一定有求学的需求,这方面的矛盾还需要将来好好研究一番。
也许、到了脑机借口技术成熟后,当知识可以像数据那样传输进大脑后,甚至父母可以将自己的知识遗传给胎儿后,我们这个内卷的世界才会迎来所谓的“公平”,但届时到底谁去当富人、谁来当穷人、谁当领导、谁当百姓呢?
好像还是很难公平…...
长文创作激励计划
人民政协网——2014年12月03日 来源:京华时报
我国公民违规变更民族成份或被追究刑事责任.重庆文科状元造假被弃录
发布于:天津市益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